阿勒泰:以生态“含绿量”绘就发展“新画卷”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·阿布都热西提
洗尽铅华的喀纳斯湖、水墨丹青般的禾木村、惊险刺激的高山滑雪、璀璨夺目的浩瀚星空……如今,行走在阿勒泰大地,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图景处处可见。这份“高颜值”背后,是阿勒泰地区多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坚定不移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交出的亮丽答卷。
从空中俯瞰,喀纳斯河如蓝色玉带勾勒在雪山、草原和五彩缤纷的山林间。
筑牢生态屏障,守护“天蓝水绿土净”底色
“深吸一口空气,满是草木的清香!”在阿勒泰市克兰河景观带,市民张恺强正带着孙子散步,他指着头顶的蓝天说道,“你看这天空多蓝,咱们这儿的空气越来越好了。”
阿勒泰市夏牧场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、全国六大林区之一,阿勒泰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,全方位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数据显示,近年来,全地区12条河流23个断面、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(达到或优于Ⅲ类)持续保持100%;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;土壤环境质量稳定为清洁安全。2019年至2023年,地区已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1个,阿勒泰市连续多年获评“中国天然氧吧”称号。
图片为资料图。
在重点区域治理中,科技赋能让生态修复更具实效。截至今年6月,阿勒泰地区沙棘种植面积达28.54万亩,占全疆沙棘种植面积的50%左右,既固了沙、绿了山,又让农牧民实现“采摘增收”。
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山顶派对。
激活生态价值,让“冷资源”变“热经济”
守护生态不是“守着青山饿肚子”,而是要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阿勒泰深谙此理,围绕“生态+”做文章,让“冰天雪地”“绿水青山”成为带动发展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阿勒泰将军山用云端露营点燃黄昏。
冬季的阿勒泰,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是当之无愧的“顶流”。谁能想到,这里曾是荒山!2018年,阿勒泰市在将军山北面启动荒山绿化工程,让1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,如今,将军山有国际一流滑雪场,还有森林公园,“一山两用”实现生态与效益“双赢”——阿勒泰成功举办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、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等体育赛事,每年吸引滑雪爱好者近200万人。配套的美食广场、酒店民宿、冰雪装备市场形成完整消费链,“中国雪都”的“冷资源”释放出“热效应”。
图片为资料图。
9月22日,在富蕴县塔拉特村的一家农家乐里,女主人库丽帕热·哈布力正忙着给客人上手抓肉。“以前收入不稳定,一年到头攒不了几个钱。现在开农家乐,旺季时一天能接待几十桌客人!”库丽帕热笑着说。如今,有着“额河第一村”美誉的塔拉特村,生态禀赋成了“吸客密码”。依托额尔齐斯河源头生态修复成果,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昔日的农牧民转型为农家乐主人、导游。近两年,村里接待游客量达33万人次,实现旅游消费收入3600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2.86万元。
阿禾公路沿线托勒海特。
践行绿色理念,让生态福利惠及各族群众
阿勒泰的广袤地貌浓缩了高山湖泊、沙漠戈壁、草原花海、森林峡谷的极致景观,为广大游客提供了“一日看尽四季景”的宏大舞台。阿禾公路、G331线等景观大道本身即是世界级风景走廊,自驾其上、露营其畔,实现了“行”与“停”的无缝融合,满足了游客对深度沉浸与自由探索的双重渴望……
“阿勒泰天空蔚蓝、空气新鲜,生活在这里太惬意了!”北京游客张晓丽的感叹,道出了阿勒泰各族群众的幸福日常。从城市里的“口袋公园”到乡村的绿化庭院,从克兰河穿城而过的惬意到乌伦古湖的落日余晖,生态改善带来的民生福祉,正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。
阿舍勒铜矿。
“我们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,既做强生态产业,又繁荣生态经济,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,又能遥望星空、看见青山、闻到花香。”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董涛说。
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,阿勒泰正以更鲜亮的生态“含绿量”,持续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百姓高品质生活新篇章。